2025/11/22 17:00:00
【健康醫療網/編輯部整理】隨著人口快速老化,肌肉量與肌力逐年下降的「肌少症」已成為隱形卻嚴重威脅長者健康的疾病,也是一項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問題。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住院醫師陳沛勻指出,肌少症不只是單純的肌肉力量減弱,造成走路無力、行動不便,更是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的生活隱形殺手,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失能而喪失自理能力。因此,及早篩檢與預防,是維護長者健康的關鍵。
多重因素導致肌少症 老化與生活型態是關鍵
陳沛勻醫師指出,肌少症的形成原因多元,最主要的仍與年齡增加有關。隨著老化,肌肉細胞逐漸萎縮,肌肉合成速度變慢,分解速度加快,導致肌肉量一年比一年少。此外,長期缺乏運動、久坐不動、營養不良(尤其蛋白質與維生素 D 不足)、慢性疾病與荷爾蒙下降等,也都是促使肌少症提早發生的重要因素。
陳沛勻醫師提到,肌少症最大的危害並不只是「肢體沒力」,她提醒,肌肉力量不足會使長者更容易跌倒,進而造成髖部骨折、住院甚至長期臥床。肌肉量下降也會降低基礎代謝率,使體重控制困難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。研究更指出,肌少症與心臟功能退化密切相關,是影響長者健康壽命的重要因子。
肌少症預防 「運動與補充營養」是核心
針對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,陳沛勻醫師強調「運動與營養」是兩大核心。包括阻力訓練如彈力帶、啞鈴訓練,可有效增加肌力與肌肉量;而游泳、快走、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能提升心肺耐力;太極、瑜伽等平衡訓練,則能減少跌倒風險。建議長者每週至少 2–3 次規律運動。
在營養方面,陳沛勻醫師建議,充足蛋白質是保護肌肉最重要的關鍵,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需比年輕人更高,包括魚、肉、蛋、豆製品等都是良好來源;維生素D也不可忽視,可透過日曬與食物補充改善肌肉與骨骼健康。
早期篩檢是關鍵 警覺走慢、無力等肌少症警訊
目前肌少症尚無常規藥物治療,因此早期檢測相當重要。陳沛勻醫師提醒,若發現走路速度變慢、拿東西無力、從椅子站起困難,就應盡早評估肌肉量、肌力與功能,及早介入才能避免後續失能風險。她並呼籲,肌少症不是老人必然的命運,只要從生活中落實運動、營養與定期檢查,就能大幅延緩肌力衰退,守護健康與行動自由。
原文出處:高榮醫訊 第28卷第10期
【延伸閱讀】
預防「肌少症」注意「衰弱」4警訊 醫建議從日常飲食、運動調整
肌少症不是老人才會有! 專家教你「抗肌少訓練法」
資料來源:健康醫療網 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readnews.php?id=66869
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!
更多健康資訊:健康醫療網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